1
(资料图)
当年挤破头考上的那批小中专,他们现在怎么样了?
大家好,我是小叶
说起小中专,相信70后不陌生吧,70末,80初那一代人也都记得吧?
那时候初中毕业选择报考中专学校,三年后毕业guo家给包分配工作。
那时候能考上中专,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,工作稳定,生活不愁,日子能超过90%的人了。
不过,那时候能考进中专的学生,可都是全校的尖子生,如果放到现在,都是各重点高中争相收录的学生,如果不出意外,很大可能就是未来的985,211大学生。
这话一点儿也没掺假,懂的都懂。
虽然我没赶上那个时候,但我多少知道点,那个时候报考中专学校是优秀生们的首选,家里出了中专生,家长也为此感觉到荣耀,认为自己孩子的前途有希望了,终于不再像自己一样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了。
毫不客气地说,当年能考上中专相当于现在考进211大学,至少相当于一本大学。
可见那时候一个中专生的含金量。
我们那个时候,中专已经不包分配了,但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里,这个弯依然转不过来,考中专仍然是不二首选,似乎认为自己还能赶上时代末班车。
我们班里的尖子生们,依然都选择了不同的中专和师范学校。
我却因为中考体育没达标被动念了高中。
顺便说一下,那时候考高中很难哦,一个学校能考上高中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。
我当时看着比自己分数低的同龄人能去读师范学校,心里曾经耿耿于怀了好一阵子。
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好奇,当年那些小中专们,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呢?
2
捡几个熟悉的说吧。
丽丽和我是同班同学,80后,当年考上了一所省内师范学校,那时候师范毕业已经不分配工作了。
但丽丽家庭条件优渥,父亲做生意多年,积累了不少身家,想着女儿师范毕业怎么也得弄个在编老师身份啊。
父亲动用了能动用的关系,把丽丽弄进一所村小学教书,不知道当时有没有编制。
但丽丽从小到大性格腼腆,每次站到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小眼睛,丽丽都害羞,忐忑,没办法正常给学生讲课。
作为一名教师,总背对着学生也不是事吧。后来丽丽主动退出了教师这个职业。
丽丽后来跟着老公做生意,多年后,她考虑到教师这个职业,未来可以领一份退休工资,就又一次回到了讲台。
多年的人生阅历,再次面对那些孩子们,丽丽早已经不怕了。
3
我的表姐阿敏当年初中成绩不怎么出色,毕业后,父母通过关系让阿敏再次参加考试,最后被录取到一所中专学校。
阿敏读了两年中专后进了市里一家电表厂。
那个电表厂是国企,阿敏成了一名正式的国企工人,每天上班下班,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。
那时候我去市里看过阿敏,她租住在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,一个人生火做饭。
阿敏不只一次地告诉过我,将来一定要嫁个有钱人。
后来听说阿敏嫁了一个做防水的老板,很有钱,阿敏如愿了。
再后来,电表厂倒闭了,阿敏也回家当了一名家庭主妇,现在她是一名陪读妈妈。
4
灵莉也是80后,是当时我们班成绩第一名的女孩,当年她也考进了师范学校,毕业后去了我姐那个村小学当教师。
我高中毕业后还去村小学看过她。
记得灵莉当时住在学校为她准备的一间单人宿舍里,宿舍是青砖瓦房,室内是红砖铺地,只有一张床,一张桌子。
灵莉有点不安于现状,她当时的工资是每个月324.5元,她说这点工资啥也干不了,不如去南方打工。
灵莉说父母不同意她去打工,说女孩子家,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重要。
那些年我经常去学校找灵莉,她总向我吐槽她的郁闷和她不甘心。
后来灵莉终于调去了乡镇教书,这么多年她兢兢业业,现在已评为优秀的小学教师了。
现在的灵莉岁月静好,多年以后她一定会拿到满意的退休工资,到时候我会狠狠地羡慕她吧。
总之,那个时候的初中毕业生,尖子生们基本都选择了走中专这条路,能考上高中的寥寥无几,走进大学校门的更是凤毛麟角。
但大部分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,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。
如今的孩子基本都读高中,读大学,整体文化水平比以前都提高了几个档次,社会在进步,一代更比一代强了。
你们身边的“小中专”们,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?
作者简介: 叶小叶,网络小说写手,文学爱好者,
擅长用一双手记录目光所及,
愿我的文字能够穿透岁月,温暖到你,
生活不易,有我陪你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825号